2025年将发生2次日食、2次月食,其中中国仅有9月7-8日的月全食值得关注。
2.2025年流星雨观测条件较好,推荐关注“3+1”流星雨,包括象限仪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和宝瓶座η流星雨。
3.除此之外,2025年行星观测条件分布相对平均,几乎每个月都有一颗“主打星”,如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4.2025年月亮相变化丰富,有12个新月和12个满月,其中最大满月和最小满月相差13.7%。
5.2025年太阳活动与极光方面,虽然2024年可能是第25太阳活动周的峰年,但2025年太阳活动仍有一定的概率会走下坡路。
新的一年已经开启,相信很多网友都迫切地想知道2025年有哪些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天象。下面我们就来整理一下。
日月食通常被作为特殊天象而首先被关注,因为这是大自然给地球人的特别馈赠。从全世界来看,2025年将发生2次日食、2次月食。其中2次日食均为日偏食;2次月食均为月全食。不过就中国而言,基本上只有9月7-8日的月全食是有机会欣赏到的。
可见范围:亚洲东部、大洋洲东部、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欧洲、非洲西部、北冰洋、南极洲部分地区能够正常的看到。最大食分1.183,全食阶段维持的时间约1小时6分钟。我国只有东北部地区可见半影月食升起。
可见范围:北美洲东北部,南美洲极东北部、大西洋北部、非洲西北部、欧洲(除东南部)、亚洲极西北部、北冰洋部分区域能够正常的看到。最大食分0.938。
可见范围:西洋东部、欧洲、非洲、亚洲、印度洋、大洋洲、太平洋西部、南极洲能够正常的看到。这是今年第二次月全食,也是今年我国境内唯一全程肉眼可见的日月食。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预报,本次月食最大食分:1.367,肉眼可见的本影食从0时27分至 3时57分,全程约3.5小时。半影月食肉眼不可见,从9月7日23时27分就开始了,结束于8日4时57分。9月的满月高度不高也不低,很适合观测。全食的时候月亮几乎在最高位置,届时我们将看到一轮红月高悬于天。唯一的缺陷是,8日是周一,不知道影不影响大家上班。具体时刻为:
可见范围:大洋洲东部、太平洋西南部、南极洲部分区域。最大食分0.855。
在众多天象中,最受群众喜爱的一定是流星雨。每次流星雨降临,不仅有许多人在寒夜中坚持守候,也有许多观众在直播间关注,隔着屏幕都会感受到大家的欢乐。国际流星组织推荐的2025年目视流星群有38个,其中ZHR(天顶流星时率)≥10的有11场,ZHR≥20的有7场,ZHR≥100的有2场。
推荐关注的流星雨有“3+1”,即大家所熟知的“北天三大”——象限仪座流星雨(1月3-4日)、英仙座流星雨(8月12-13日)和双子座流星雨(12月13-14日),再加一个宝瓶座η流星雨(5月5-6日)。
今年“三大”里只有象限仪座流星雨没有月光干扰,观测条件十分理想。极大发生在3日23时,辐射点在23时至24时升起,整个后半夜都适合观测。只是象限仪座流星雨极大窗口比较短暂。同时,1月初天气较为寒冷,野外观测会比较艰苦。
对中纬度地区而言,宝瓶座η流星雨辐射点在2点左右升起,可观测的时间并不算很长。该流星群来自著名的哈雷彗星的挥发物,流星速度和数量都比较适中。今年宝瓶座η流星雨没有月光干扰,观测条件很好,建议关注。
作为处在暑期中的“三大”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很受欢迎。然而遗憾的是,今年将遭遇月龄18的大月亮,它将先于辐射点升起,也就是说,整晚都没办法摆脱明亮的月光干扰,这无疑将令观赏性大打折扣。
双子座流星雨也是全年必看天象之一。可是连续两年观测条件都不太好。今年的月相是下弦,于14日1时左右升起,前半夜观测条件还算不错。不过现在预报其极大在14日16时,对中国地区来说略尴尬,不管在哪个晚上都不算很理想。或许今年就主打一个随缘吧。
2024年行星的精彩瞬间集中在下半年,2025年则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格局,看点分布相对平均,几乎每个月都有一颗“主打星”。以下是各行星的最佳观赏期:
3次东大距——3月8日、7月4日、10月30日;3次西大距——4月22日、8月19日、12月8日。其中观测条件最好的是4月22日和7月4日。东大距是指水星在太阳东侧,日距角(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夹角)最大,日落后欣赏;西大距是指水星在太阳西侧,日距角最大,日出前欣赏。
今年3月23日前金星为昏星,即长庚星,日落后出现在西方低空,3月23日后为晨星,即启明星,日出前出现在东方低空。今年分别有一次东大距和一次西大距,分别是1月10日和6月1日。2月15日和4月27日是全年金星最亮的日子,视亮度约-4.8~-4.9等。
今年1月16日火星冲,是两年一度欣赏火星的好机会。但这次距离比较远,达到了0.63天文单位,约9400万公里,视直径仅14.6″,亮度-1.5等。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时候是1月12日,视觉上看与火星冲基本上没有差别。
今年没有木星冲。1~4月可在黄昏至前半夜西方天空看木星。8~12月可在后半夜至凌晨东方天空欣赏。
2025年1月~2026年4月木星日距角与亮度变化曲线(图源:Stellarium/上海天文馆)
土星在9月21日冲,前后一个月是最佳欣赏期,今年下半年它是天上当之无愧的主角。有意思的是,今年土星将上演“光环消失术”。一次是3月24日,因为土星赤道面刚好与地球轨道(黄道面)重合,从而美丽的光环变得“薄如蝉翼”,可惜此时土星离太阳太近,我们特别难看到。另一次是5月7日,是因为太阳直射在土星的赤道面,土星环反射太阳光的面积最小,到时候有兴趣的朋友能关注一下。由于土星公转周期长达29.5年,因而土星环消失这件事每15年左右出现一次,你说是不是值得把它列入“人生系列”?
2025年有12个新月(朔)12个满月(望)。其中望发生在农历十五的有3次,发生在农历十六的有7次,发生在农历十七的有2次。最小满月发生在4月13日,月地距406006千米,视直径29.4’;最大满月(超级月亮)发生在11月5日,月地距356978千米,视直径33.5’,二者相差13.7%。
上弦发生前,因为阳光照射角度的关系,月面晨昏线上会出现看上去很像“X”“V”“L”等字母的地貌特征,维持的时间只有1小时。考虑到上弦的时刻、月亮的位置,中国观众今年有6次机会见到它们,分别是:2月5日16:09、4月5日20:44、6月3日21:19、8月1日18:49、9月29日16:47、11月27日18:43,其中以4月5日和6月3日最佳。
2月1日临近中午时有一次白昼月掩土星,全国范围均可见,但是观测难度很大。土星将从月亮的暗面进入,亮面复现。那时候月龄2.8,是标准的蛾眉月,距离太阳很近,又是发生在中午,天光明亮。土星只有1.1等,肉眼是肯定无法直视的,一定要使用较大口径望远镜。然而白天使用望远镜一定要十分当心。
2月10日月落时有一次月掩火星,东部和南部地区只能见掩始,北部和西部地区可以见全程。如漠河地区04:09就掩始了,而澳门05:04才掩始,可见差异巨大,需要详查。
其实,说月掩昴星团并不是很准确,因为昴星团的视直径大于月面,然而你也找不出一个更好的一个词形容这个天象。总之,就是月亮从昴星团面前经过。3月5日22时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这一幕,越往北越好。
8月16日23时还有一次月掩昴星团,不过正处月亮升起的时候,只有北方地区能清楚看到全程。另外,由于大气消光作用,刚刚露出地平线的昴星团亮度较暗,不容易观测。在一些干燥晴朗的地方能试试。
2024年我们经历了52次X级太阳耀斑爆发,超过了上一太阳活动周X级耀斑总和,日冕物质抛射引发12次地磁暴,我们也欣赏到了好几场极光。根据观测判断,2024年很可能是第25太阳活动周的峰年,太阳活动在2025年有一定的概率会走下坡路。是不是这样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即便去年已是巅峰,但依然不排除今年还会有较强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