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及其工装,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外圈放置在平台上,并使外圈设置有装球口一侧向下,将内圈对应放置在外圈内,然后将装球工装放入外圈与内圈之间,并至于平台上;步骤二,将内圈向上提起,安装远离装球口处的一列钢球和保持架,钢球被装球工装的支撑面托起并定位于对应的外圈滚道内,装满钢球后将内圈放下,并行成第一组装件;步骤三,将所述第一组装件进行翻转180度后放置于平台上,然后取出装球工装;步骤四,从外圈的装球口处装入另一列钢球和保持架。其通过装球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47540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22.07.15 (21)申请号 3.8 (22)申请日 2022.05.20 (71)申请人 瓦房店轴承集团国家轴承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地址 116300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轴承 产业园区 (72)发明人 王曼张海燕段同江韩一鸣 董广雪曲红荷范瑶星闫蕊 高秀娥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21237 专利代理师 綦宗书 (51)Int.Cl. F16C 43/06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54)发明名称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及其工装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 及其工装,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步骤一,将外圈放置在平台上,并使外圈 设置有装球口一侧向下,将内圈对应放置在外圈 内,然后将装球工装放入外圈与内圈之间,并至 于平台上;步骤二,将内圈向上提起,安装远离装 球口处的一列钢球和保持架,钢球被装球工装的 支撑面托起并定位于对应的外圈滚道内,装满钢 球后将内圈放下,并行成第一组装件;步骤三,将 所述第一组装件进行翻转180度后放置于平台 上,然后取出装球工装;步骤四,从外圈的装球口 处装入另一列钢球和保持架。其通过装球工装能 A 够快速的完成钢球的组装。 1 8 0 4 5 7 4 1 1 N C CN 114754081 A 权利要求书 1/1页 1.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外圈放置在平台上,并使外圈设置有装球口一侧向下,将内圈对应放置在外 圈内,然后将装球工装放入外圈与内圈之间,并至于平台上; 步骤二,将内圈向上提起,安装远离装球口处的一列钢球和保持架,钢球被装球工装的 支撑面托起并定位于对应的外圈滚道内,装满钢球后将内圈放下,并行成第一组装件; 步骤三,将所述第一组装件进行翻转180度后放置于平台上,然后取出装球工装; 步骤四,从外圈的装球口处装入另一列钢球和保持架。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二还包括 以下步骤:将内圈1向上提起后,首先放入本列钢球总数一半数量的钢球,接着放入S型保持 架,使钢球位于保持架对应的兜孔内,最后放入另外一半数量的钢球,并使钢球位于保持架 的对应兜孔内。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四还包括 以下步骤:首先放入本列钢球总数一半数量的钢球,接着放入S型保持架,使钢球位于保持 架对应的兜孔内,最后放入另外一半数量的钢球,并使钢球位于保持架的对应兜孔内。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装球工装呈中 空的圆柱体状,所述装球工装上端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钢球的支撑面,所述装球工装的外 径不大于所述外圈的内最内径,所述装球工装的内径不小于所述内圈的最大外径。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装球工装的外 径D≤D2‑0.5mm,其中,D2为所述外圈最小内径;所述装球工装的内径d≥d2+0.5mm,其中,d2 为所述内圈最大外径;所述装球工装的高度为H1,远离所述装球口一列钢球底部到所述装 球工装下端面之间距离为H,其中,H≤H1≤H+2mm。 6.依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装 球工装的支撑面上设置有多个内凹槽,每个所述内凹槽的截面为圆弧。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圆弧所对应的 半径为所述钢球直径的一半,所述内凹槽的深度为1~3mm。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平台沿水平设 置。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保持架为S形 冲压保持架。 10.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用工装,其特征是:所述工装为权利要求1‑9任 意一项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的装球工装。 2 2 CN 114754081 A 说明书 1/4页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及其工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及其工装。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现有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内圈1、外圈2、保持架和设置在内圈与 外圈之间的两列钢球4,其中,内圈1、外圈2是整体结构,外圈2一端设置有装球口,由于内圈 1滚道与外圈滚道上的挡边比较小,因此,双列角接触球轴承整个滚道表面和钢球接触面积 很小,约占整个钢球15%左右,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组装时,非装球口一列钢球不能固定在滚 道内出现掉落情况。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存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以解决 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外圈放置在平台上,并使外圈设置有装球口一侧向下,将内圈对应放置 在外圈内,然后将装球工装放入外圈与内圈之间,并至于平台上; 步骤二,将内圈向上提起,安装远离装球口处的一列钢球和保持架,钢球被装球工 装的支撑面托起并定位于对应的外圈滚道内,装满钢球后将内圈放下,并行成第一组装件; 步骤三,将所述第一组装件进行翻转180度后放置于平台上,然后取出装球工装; 步骤四,从外圈的装球口处装入另一列钢球和保持架。 [000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还包括以下步骤:将内圈1向上提起后,首先放入本列钢球 总数一半数量的钢球,接着放入S型保持架,使钢球位于保持架对应的兜孔内,最后放入另 外一半数量的钢球,并使钢球位于保持架的对应兜孔内。 [0006]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还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放入本列钢球总数一半数量的钢球, 接着放入S型保持架,使钢球位于保持架对应的兜孔内,最后放入另外一半数量的钢球,并 使钢球位于保持架的对应兜孔内。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装球工装呈中空的圆柱体状,所述装球工装上端设置有用于支撑 所述钢球的支撑面,所述装球工装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外圈的内最内径,所述装球工装的内 径不小于所述内圈的最大外径。 [0008] 进一步的,所述装球工装的外径D≤D2‑0.5mm,其中,D2为所述外圈最小内径;所述 装球工装的内径d≥d2+0.5mm,其中,d2为所述内圈最大外径;所述装球工装的高度为H1,远 离所述装球口一列钢球底部到所述装球工装下端面之间距离为H,其中,H≤H1≤H+2mm。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装球工装的支撑面上设置有多个内凹槽,每个所述内凹槽的截面 为圆弧。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所对应的半径为所述钢球直径的一半,所述内凹槽的深度为1 3 3 CN 114754081 A 说明书 2/4页 ~3mm。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沿水平设置。 [0012] 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为S形冲压保持架。 [0013] 本发明与现存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步骤一,将外圈放置在平台上,并使外圈设置有装球口一侧向下,将内圈对应放置 在外圈内,然后将装球工装放入外圈与内圈之间,并至于平台上;步骤二,将内圈向上提起, 安装远离装球口处的一列钢球和保持架,钢球被装球工装的支撑面托起并定位于对应的外 圈滚道内,装满钢球后将内圈放下,并行成第一组装件;步骤三,将所述第一组装件进行翻 转180度后放置于平台上,然后取出装球工装;步骤四,从外圈的装球口处装入另一列钢球 和保持架。其通过装球工装能够快速的完成钢球的组装。 [0014]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为提供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用工装,所述工装为上 述任意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的装球工装。该工装的有益效果与 上述装球工装的有益效果相同。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球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球工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组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步骤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组装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内圈,2、外圈,2.1、装球口,3、保持架,4、钢球,5、装球工装,5.1、支撑面, 5.2、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 实施例1 如图4‑9所示,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外圈2放置在平台上,并使外圈2设置有装球口2.1一侧向下,将内圈1对 应放置在外圈2内,并置于平台上,然后将装球工装5放入外圈2与内圈1之间,并至于平台 上; 步骤二,将内圈1向上提起,安装远离装球口2.1处的一列钢球4和保持架3,钢球4 被装球工装5的支撑面5.1托起并定位于对应的外圈2滚道内,装满钢球4后将内圈1放下,并 行成第一组装件; 4 4 CN 114754081 A 说明书 3/4页 具体的,安装时钢球4和保持架3时,将内圈1向上提起后,首先放入本列钢球总数 一半数量的钢球4,接着放入S型保持架3,使钢球4位于保持架3对应的兜孔内,最后放入另 外一半数量的钢球4,并使钢球4位于保持架3的对应兜孔内;完成此列钢球的组装。 [0019] 步骤三,将第一组装件进行翻转180度后放置于平台上,然后取出装球工装5; 步骤四,从外圈2的装球口2.1处装入另一列钢球4和保持架3,具体的,首先从装球 口2.1放入本列钢球总数一半数量的钢球4,接着放入S型保持架3,使钢球4位于保持架3对 应的兜孔内,最后放入另外一半数量的钢球4,并使钢球4位于保持架3的对应兜孔内,完成 整体组装。 [0020] 需要说明的是,平台沿水平向设置,以保证放置于平台上的外圈2、内圈1及装球工 装5也都沿水平放置。 [002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保持架3为S形,具体的为S形冲压保持架3。 [0022]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球工装5呈中空的圆柱体状,装球工装5上端设置有用 于支撑钢球4的支撑面5.1,装球工装5的外径不大于外圈2的内最内径,装球工装5的内径不 小于内圈1的最大外径。具体的,装球工装5的外径D≤D2‑0.5mm,其中,D2为外圈2最小内径; 装球工装5的内径d≥d2+0.5mm,其中,d2为内圈1最大外径;装球工装5的高度为H1,远离装 球口2.1一列钢球4底部到装球工装5下端面之间距离为H,其中,H≤H1≤H+2mm。 [0023]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钢球4的稳定且快速、精准的排列好,装球工装5的支撑面5.1上圆周均布 设置有多个内凹槽5.2,每个内凹槽5.2的截面为圆弧。优选的,圆弧所对应的半径R为钢球4 直径的一半,内凹槽5.2的深度h为1~3mm。需要说明的是,内凹槽5.2的数量与钢球4的数量 相匹配。 [0024] 本实施例与现存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通过装球工装5能够快速的完成钢球4的组装,并通过在装球工装5的支 撑面5.1上设置与钢球4相匹配的内凹的圆弧槽能够使钢球4固定并均匀分布在滚道内,防 止钢球4掉落,从而完成非装球口2.1一列钢球4装配,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002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用工装,所述工装为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装配方法的装球工装。该工装的有益效果与上述装球工装的有益 效果相同。 [002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 “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 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能够最终靠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 5 5 CN 114754081 A 说明书 4/4页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准确的通过详细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 是第一和第二特征非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003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 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 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 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 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2] 以上所述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6 6 CN 114754081 A 说明书附图 1/4页 图1 图2 图3 7 7 CN 114754081 A 说明书附图 2/4页 图4 图5 8 8 CN 114754081 A 说明书附图 3/4页 图6 图7 图8 9 9 CN 114754081 A 说明书附图 4/4页 图9 10 10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提供农业、铸造、给排水、测量、发电等专利信息的免费检索和下载;后续我们还将提供提供专利申请、专利复审、专利交易、专利年费缴纳、专利权恢复等更多专利服务。并持续更新最新专利内容,完善相关专利服务,助您在专利查询、专利应用、专利学习查找、专利申请等方面用得开心、用得满意!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